远亲有两个概念,一个是空间距离相隔很远的亲戚,一个是血缘关系相隔很远的亲戚。
老话说“宁舍远亲,不恼近邻。”或者说“远亲不如近邻,近邻不如对门。”意思是住在远处的亲戚,不如近处的邻居来得方便,尤其是对门的邻居,能够及时地给予帮助和照顾,所以一定要和邻居搞好关系。这就是距离上的“远亲”。
“穷居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。”是说如果你穷了,即使是住在车水马龙的闹市,也是门可罗雀地无人问津;如果你富了,即便是住在荒僻的深山里,也会有远亲来访,因为能从你这里蹭点油水。这就是血缘距离上的“远亲”。
血缘距离上的“远亲”又有两个概念,一个是血缘关系本来就远的亲戚,一般指“姻亲”;一个是血缘关系由近逐渐变远的亲戚,一般指“出五服”。
夫家的兄弟姐妹与妻家的兄弟姐妹之间,原本没有亲戚关系,是因为他俩的婚姻才结成了亲戚,这种亲戚关系称为“姻亲”。例如与哥哥的小姨子的妯娌的娘家的兄弟媳妇的外甥,虽然也能联上亲戚,但这种亲戚关系较远,被称为“圈套圈的亲戚”,也叫做“八竿子搭不着的亲戚”。
“五服”之说来源于《孟子》的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”,即一个人的影响力只能辐射在五代之内,五代之后就不受其影响了。因此康熙规定,皇家后代出了五服就不再是皇族。
如康熙的七子胤祐,雍正登基后,他就是皇帝的“头服兄弟”,即亲兄弟,自然要被封为“亲王”; 到了乾隆朝,胤祐那个承袭爵位的儿子与皇帝就是“二服兄弟”,即叔伯兄弟,袭爵为“郡王”;嘉庆年间,胤祐的孙子与皇帝就是“三服兄弟”了,俗称“远房叔伯兄弟”,袭爵为“贝勒”;胤祐家与道光皇帝平辈的重孙,是“四服兄弟”,袭爵为“贝子”;胤祐的灰孙与咸丰皇帝平辈,就是“五服兄弟”了,可以袭爵为“公”。到了同治,胤祐家与皇家就出了“五服”,也就不再属于皇族,只算是爱新觉罗家族了。
五世同堂,世上罕见,因此排辈只排了四辈——儿、孙、重孙、灰孙,再下一辈是不可能见到的,即使能够见到的也必然是远亲,所以这一辈才称为“耷拉孙”——并不是很牢靠的。
五服以里,是近亲,五服以外,即算远亲,五服以外的远亲可以结婚。
说到远亲可以结婚,咱们再聊聊近亲不能结婚。
封建社会女人受禁锢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很少有接触男性的机会,只有亲戚来往时,才能与表兄弟有所交往,因此“自由恋爱”往往发生在表兄妹(或表姐弟)之间。现在的《婚姻法》已经明令禁止表兄妹结婚了。
表兄妹有两种,一种是两姨兄妹,一种是姑舅兄妹。
姐姐的儿女和妹妹的儿女之间,是“两姨关系”,“两姨兄妹”结婚称为“两姨亲”,也叫“姨作婆”,这种婚姻过去不仅允许,而且还十分推崇,有歌讚曰“两姨亲,辈辈亲,砸断骨头连着筋”。贾宝玉娶薛宝钗就是两姨亲。
兄弟的儿女和姐妹的儿女之间,是“姑舅关系”,“姑舅兄妹”结婚称为“姑舅亲”,“姑舅亲”又分两种。
如果婆婆原是儿媳的姑姑,这样的婚姻称为“姑作婆”,过去和“姨作婆”一样是被允许的。
如果公公原是儿媳的舅舅,这种“姑舅亲”被称为“骨血倒流”,是被禁止的。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,身上有一半贾家的骨血,嫁给贾宝玉就是带着贾家的骨血回贾家。
推行这么多年独生子女政策,未来的国人大约不会再有“亲戚”这个概念了,了解这些知识只是为以后读书方便吧。
(2012-5-23)
评论